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农资电商的集体喧嚣

    信息发布者:陈小飞
    2016-12-18 16:25:36   转载

    农村电商兴起之后,农资电商迅速成为各家电商争夺的重要领域,最心急的京东,早在2014年春天就开出了第一辆农资下乡配送车。但真正引燃这一把火还是2015年春天,2015年3月19日联想控股战略投资云农场,后者的宣传是全国第一家网上农资垂直交易平台,2014年2月开始大面积推广,到联想投资时云农场公开信息显示,已经拥有数百家农资企业入驻,上千个农资品牌上线,拥有200多家县级服务中心,覆盖十多个省份,拥有16000个村级站点。此后,全国多个上市企业宣布,旗下农资电商平台相继上线,而阿里巴巴、京东的农资频道也在2015年中正式运营,一场农资电商的竞争就此拉开帷幕,由此2015年又多了一个元年的称呼——农资电商元年。

    1

    农资电商竞争的三大主体

    魏延安:农资电商的集体喧嚣

    整体观察,农资电商主要有三大主体在参与竞争,一是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及赶街、乐村淘等区域性电商,农资是其农村电商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是以上市企业为主的涉农企业,在电商的冲击下,纷纷投入重资,自建或联建电商平台,力图将网上农资市场控制在自己手里,下功夫较多的有金正大、辉丰股份、诺谱信等;三是互联网企业跨界,力图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农资市场,如丰收侠、七公里等。

    在三大参与主体中,电商平台的农资板块只是整体业务的一部分,虽然也在大力推进,但更多的精力还是在农村电商生态的建设上,大力推动工业品下乡,探索农产品进城,加速乡村站点布局,配套开展便民服务,所以力度相对较大,但却没有那么突出。而互联网企业跨界做农资电商,还需要对线下渠道进行有效整合,其模式的探索和融合的程度都需要时日。

    那么,唯一能突显的,也就是农业上市公司了,搞农资电商,一来关乎企业未来发展和转型,二来也是很好的概念,股票市场可以有所表现。所以,2015年春天在农业上市企业纷纷宣布投资农资电商的时候,股票市场也就相应出现了反弹,一些公司甚至出现涨停。这样的场景,也可算作农业上市企业的集体喧嚣了。

    到底有多少上市企业投资了农资电商,据不完全统计有近20家,如自建平台的有辉丰股份的农一网、诺谱信的田田圈、金正大参与的农商一号、新都化工打造的哈哈农庄,辉隆股份与安徽供销社合作共建农资电商,新奥股份全资子公司威远农药上线农资电商“威远禾美网”,新洋丰则选择了入驻农村淘宝,芭田股份与京东开展了战略合作,史丹利、司尔特、大北农等都涉足了农资电商,新希望不仅要搞饲料电商,还要搞乳品跨境电商,等等。

    2

    农资电商的基本特点及模式探索

    魏延安:农资电商的集体喧嚣

    前面已经谈及,农资电商有自己的特殊性,不顾及这种特殊性,简单套用其他电商模式,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特殊点之一,不适合纯线上,天然是O2O。农资电商产品,特别是化肥、农药,有毒有害,包装运输有特殊的要求,可以网上销售,却不可能按一般商品来快递,除非建有专门物流渠道。同时,农资产品除种子外,其他都比较笨重,特别是大型农机具,更不可能快递。唯一可行的办法,只能是线上购买,线下就近配送。从这一点来讲,农资电商可以视作是农资交易的在线化而已。当然,也不是这么简单。

    特殊点之二,不仅仅是卖货,必须有配套技术。农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也有叫物化技术的,施用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如果没有专门技术人员配套指导,很可能导致施用不当带来经济损失。所以,农资产品销售一定会与技术服务相配套,这与一般商品截然不同。

    特殊点之三,赊欠习惯难改,电商金融必须结合。传统农资经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赊欠严重,账面上的盈利往往被赊欠拖垮,这也被视作农资电商可以克服的一个痛点。但现实的情况是,即使农资电商,依然要正视农民的购买习惯,特别是一些农户确实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这样就必须有互联网金融产品与之配套,阿里巴巴的旺农贷、京东的京农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

    所以,当农资电商按照一般电商思维进入,认为可以打掉传统农资经销的中间环节,实现低价为民的时候却发现,离开了线下,农资电商什么也不是。而初期设计的模式,也在农村面临接地气的现实问题,各个农资电商平台都在为此焦灼。

    但到了2016年春天,似乎阿里巴巴、京东已经率先喜笑颜开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找到了法宝,就是本地化。通过阿里巴巴、京东强大的平台资源与农资厂商合作,一个区域内的农户在网上下单后,还是传统的农资经销商通过当地的线下站点就近配送,根本不需要重新构建复杂的网上新平台,加之已有的乡村电商站点人员配合,一切实现起来就简单多了。

    那么再反观上市企业建设的农资电商平台,则就“笨重”多了,因为整个电商平台是新建的,其烧钱和试错的成本可想而知;而且在线下要从原来的资源供应者变为资源统筹者,或者再形象一点讲,就是从卖自己货的人变为一个卖大家货的人,其困难不是一般的大。

    3

    农资电商进入深挖细耕阶段

    魏延安:农资电商的集体喧嚣

    浮华过后是暗淡。在不约而同地杀入农资电商之后,各方或退,或转,或坚持,已经不得不走上深挖细耕的阶段,农资电商的下一步,竞争还会更激烈,各个平台的差异化已经是一个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有四个方面值得反思:

    平台思维可以淡化一些。本来都是某种农资产品的生产者或供应者,现在偏偏要整合别人,搞起大而全的新体系,而且要在全国铺天盖地搞站点,这显然是一相情愿式的美好设想。平台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平台的架构多么完美,而在于平台自身的推广是否顺利,也就是说农村的用户认不认可;而在多个农资电商平台相继上线的时候,农民到底认可谁?只怕平台的竞争是异常残酷的,后来者一定要看得清楚形势。

    合作才是王道。有人坦言,平台的格局已经固化。如果大型综合电商平台的农资电商板块梳理顺利,则专业的农资电商平台又如何竞争?形象地讲,如果已有高速路畅通,只要交一点过路费即可,那么自建高速路意义何在?到了今天的电商时代,各大主体纵横捭阖,自建、联建、入驻,都是可以考虑的形式。一些上市企业选择与大型平台合作而不再单独建立自己的农资电商平台,或许是更理性的考虑。

    传统渠道的重整。不管农资电商有多少问题,但电商去中间化的趋势不可改变,传统农资经销中大量的中间渠道由此面临调整,虽然不至于彻底去掉中间环节,但减少层次以实现扁平化已经是共识,这种调整必然面临利益格局的改变,这对电商与传统渠道的融合能力带来挑战,谁与传统渠道融合得好,谁的农资电商之路就更顺利。

    倒推农资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农资市场长期存在的小而散、乱而杂的局面,虽然行业深感有痛,但却改变乏力,单靠市场的竞争淘汰显然有一个过程。但电商的到来打破了长期封闭的地域界限,为农资市场的整合提供了新机遇,不排除一些农资企业借电商而迅速壮大。同时,长期的农资市场供应格局依然是企业生产,农户被动挑选,大路货多而特色货少,电商的到来也有望为不同区域农户的自主选择,甚至是主动订制带来可能,这将真正带动农资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与供给侧改革。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